網絡百科新概念
提示
正文中的
藍色
文字是詞條,點擊
藍色
文字可進入該詞條頁面;
正文中的
紅色
文字是尚待創建的詞條,點擊
紅色
文字可進入創建詞條頁面;
歡迎參與詞條創建或編輯修改!人人為我,我為人人。共同建設中文百科在線,共創知識文明!
關注微信,獲取更多信息
閱讀詞條
編輯全文
繁體中文
回首頁
閱讀
8809
次 歷史版本
3
個 創建者:
601
(2009/12/25 15:36:25)
最新編輯:
601
(2010/2/27 23:21:09)
衛星
拼音:
wèi xīnɡ
英文:Satellite
目錄
[
隱藏
]
衛星,環繞一顆
行星
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
天體
。衛星可以指
天然衛星
或
人造衛星
。
人造衛星是由
人類
建造,以
太空
飛行載具如
火箭
、
航天飛機
等發射到太空中,像天然衛星一樣環繞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裝置。不過,在不會產生誤會的情況下,一般亦可稱為衛星。
地球的衛星——月球
月球
是最明顯的天然衛星的例子。在
太陽系
里,除
水星
和
金星
外,其他行星都有天然衛星。太陽系已知的天然衛星總數(不算構成行
星環
的碎塊)至少有40顆。天然衛星是指環繞行星運轉的
星球
,而行星又環繞著
恒星
運轉。就比如在太陽系中,
太陽
是恒星,地球及其它行星環繞太陽運轉,
月亮
、
土衛一
、
天衛一
等星球則環繞著地球及其它行星運轉,這些星球就叫做行星的天然衛星。
土星
的天然衛星最多,其中17顆已得到確認,至少還有五顆尚待證實。天然衛星的大小不一,彼此差別很大。其中一些直徑只有幾千米大,例如,火星的兩個小月亮,還有
木星
外圍的一些小衛星。還有幾個卻比水星還大,例如,
土衛六
、
木衛三
和
木衛四
,它們的直徑都超過5200千米。
而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,人類研制出了各種人造衛星,這些人造衛星和天然衛星一樣,也繞著行星(大部分是地球)運轉。人造衛星的概念可能始于1870年。第一顆被正式送入軌道的人造衛星是前蘇聯1957年發射的人衛1號。從那時起,已有數千顆環繞地球飛行。人造衛星還被發射到環繞金星、火星和月亮的軌道上。人造衛星用于科學研究,而且在近代通訊、天氣預報、地球資源探測和軍事偵察等方面已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工具。
中國北斗導航衛星效果圖
自1957年前蘇聯將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送入環地軌道以來,人類已經向浩瀚的宇宙中發射了大量的飛行器。據美國一個名為“關注科學家聯盟”的組織近日公布的最新全世界衛星數據庫顯示,目前正在環繞地球飛行的共有795顆各類衛星,而其中一半以上屬于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,它所擁有的衛星數量已經超過了其他所有國家擁有數量的總和,達413顆,軍用衛星更是達到了四分之一以上。
如果兩個天體質量相當,它們所形成的系統一般稱為雙行星系統,而不是一顆行星和一顆天然衛星。通常,兩個天體的質量中心都處于行星之內。因此,有天文學家認為冥王星與冥衛一應該歸類為雙行星,但2005年發現兩顆新的冥衛,又使問題復雜起來。
太陽系內最大的衛星(超過3000公里)包括地球的衛星月球、木星的伽利略衛星木衛一(伊俄)、木衛二(歐羅巴)、木衛三(蓋尼米得)、木衛四(卡利斯托)、土星的衛星土衛六(泰坦),以及海王星捕獲的衛星海衛一(崔頓)。
分享
分享到QQ空間
分享到騰訊微博
分享到新浪微博
分享到豆瓣
分享到開心網
分享到人人網
分享到白社會
分享到qq書簽
分享到百度收藏
詞條分類
[
我來完善
]
按學科分類:
天文學
天文學
天體演化學
星系與宇宙學
恒星與銀河系
太陽與太陽系
按行業分類:
按地域分類:
開放式分類:
宇宙
.
科學
.
文學
.
天文
.
天體
.
注釋信息
[
我來完善
]
擴展閱讀
[
我來完善
]
相關詞條
[
我來完善
]
5
0
申明:1.中文百科在線的詞條資料來自網友(一些人是某學科領域的專家)貢獻,供您查閱參考。一些和您切身相關的具體問題(特別是健康、經濟、法律相關問題),出于審慎起見,建議咨詢專業人士以獲得更有針對性的答案。2.中文百科的詞條(含所附圖片)系由網友上傳,如果涉嫌侵權,請與客服聯系,我們將及時給予刪除。3.如需轉載本頁面內容,請注明來源于www.ta556.com
詞條保護申請
* 如果用戶不希望該詞條被修改,可以申請詞條保護
* 管理員審核通過后,該詞條會被設為不能修改
注意:只有該詞條的創建者才能申請詞條保護
本條目由以下用戶參與貢獻
qs3001
hk008
601
評論
評論內容為網友展開的討論,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
[
去知識社區發起新話題
]
更多評論
聯系我們
丨
意見反饋
丨
幫助中心
丨
免責聲明
Copyright ? 2010 zwbk.org 中文百科在線 All rights reserved.京ICP證090285號
詞條標題
天天电影网